生物科組開展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研究心得分享第二期
5月19日下午,生物科組全體教師在實驗室開展了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學習與研究心得分享的第二期活動。上一期分享會上,科組老師們紛紛表示頗有收獲,同時也覺得“意猶未盡”,為此科組繼續開展了第二期分享會。本次分享會上,又有5位老師做代表分享了自己對新課標或新教材或新高考的理解心得,再次推動了科組教師對新課程的重視。
科組長邱禮偉老師負責主持會議,并對近期科組工作做了幾點提示,一是提醒關注課題申報,二是注意高一高二全市統考,考試范圍要及時了解,進度要統一,三是希望青年教師積極準備板書比賽,四是實驗室安全檢查、制度規范要重視。接著進入分享環節。
一、高一備課組代表王曉容老師發言——新教材的教學感悟
1、新教材中的“思維訓練”與微探究,課堂上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探究所有環節,完成探究活動,但充分利用好教材的素材進行探究環節中個別環節的培養,以此達到訓練學生科學思維的目的。
2、課后習題調整教學評價內容。新教材中的課后習題題型多樣,內容新穎,注重概念的形成,可以在新授課中充分利用。
二、高一備課組代表鄭燕玲老師發言——人教版教材總體變化
1、介紹了必修1《分子和細胞》以及必修2《遺傳與進化》教材總體變化,詳細列舉了內容的更新與區別和內容編排順序的調整。
2、強調新教材更注重對“人”的關注。
三、高二備課組代表朱立偉老師發言——新教材與核心素養
談到了自己對教學的思考:
1.課本:合理選擇材料,在有限的時間內將材料得到最大利用。
2.強調新課改強調關鍵能力培養:
以認知世界為核心的知識獲??;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核心的實踐操作;各種關鍵思維能力的思維認識;教學方法多樣化促進深度學習
四、高三備課組代表張德生老師發言
以一道遺傳大題為例,分享如何幫助歷史類學生提高遺傳解題能力:
-
用嘗試法,把親本各種情況的基因型列出來,一個個嘗試。
-
XAXa×XAY、XaXa×XAY 在判斷基因的位置以及反推親本的妙用。
-
遺傳題最重要的是牢記一對基因在常染色體的6種雜交組合的后代比例,和在X染色體上的6種雜交組合的比例。
-
高三備課組代表顏曉嘉老師發言——新高考趨勢分析
-
分析廣東省恢復生物高考后的題型變化,題量逐漸減少,難度逐漸降低。
-
每年考查圖、表分析比較多,甚至讓學生畫曲線圖和表格。
-
從近期廣東省各地的模擬題可以看出廣東可能會延續之前的命題風格。
各位老師發言結束后,邱禮偉老師做了小結,指出新教材、新高考的實施對科組老師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挑戰是面臨許多新的問題,機遇是專業成長的新機會,期望老師們把握機遇,深入鉆研, 及時成長!